曾刚:支持新质生产力 银行业应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
在科技发展新形势下,科技企业呈现出技术迭代更快速、商业模式更新颖、管理模式更特殊和业务需求更多元的新现象。这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体系较难匹配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这意味着,针对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金融产品需求,构建起与此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十分迫切。
那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银行业的金融服务应该如何提质升级?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如何构建起一个适应于科技企业真实需求的差异化服务体系?针对这些话题,365足彩主任曾刚接受了《365足彩》记者的专访。
《365足彩》记者:365足彩外围金融服务科创企业,不仅业内已有不少探讨,而且银行机构也推出了不少相关金融产品去匹配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强金融支持。从支持科创企业,到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您认为其中有怎样的变化?
曾刚: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有利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对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优化创新生态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政策以及金融机构落地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一是支持对象更加广泛。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产业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外,还包括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从技术所覆盖的产业范围来看,与传统科技金融主要支持科技型企业相比,还涵盖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这有利于更多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金融机构而言,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扩展传统科技金融的服务范围,在产品创新方面,要加强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融合。
二是更加注重创新要素协同。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人力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的融合集成,支持政策从单一支持科技创新转向更加系统地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协同。金融机构需要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知识产权评估,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以一系列量化指标评价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对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企业给予差别化增信支持,解决科创企业仅凭财务指标难以获取银行融资的困境。通过“技术流分析+团队分析+企业经营分析”三位一体的评估,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评价难、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更加强调制度供给。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核心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新质”本身就意味着革故鼎新,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而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也更需要加强金融供给与体制机制改革的协同,在运用金融手段助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产业转化的同时,拓展银行潜在的业务空间。
《365足彩》记者:在您看来,银行机构在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方面还有哪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曾刚:实践来看,银行机构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难点和堵点。一是产品创新有待加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业务模式、风险特征等方面与传统科创企业存在差异,简单套用过去的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其差异化融资需求。二是风险定价有待优化。由于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其风险特征与传统企业不同,银行沿用现有产品,可能难以准确评估其风险,定价合理性有待提高。三是抵质押方式亟须创新。许多新质生产力企业“轻资产”特征明显,缺乏传统抵质押物。银行需要创新抵质押方式,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盘活企业无形资产。四是信贷审批流程有待优化。新质生产力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较高,银行沿用传统审批流程,审批周期较长,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需要,亟须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五是专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对银行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培养一支熟悉新兴产业、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针对上述难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有针对性地设计专属信贷产品,优化风控模型和信贷审批流程,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助力其快速成长。同时,政策和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明确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方向,出台相关标准和支持工具,引导银行加大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365足彩》记者:您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怎样的差别?对于这种差别,金融支持是否也应该构建起一个差异化的服务体系?
曾刚: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是: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对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要求高,但难以提供传统抵质押物。现金流不稳定、风险较高,难以通过信贷审核。成长期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是,资金需求量明显增加,用于扩大生产、抢占市场等。现金流趋于稳定,开始有一定利润,风险有所降低,仍难以满足银行全部信贷条件,需要融资方式多样化。成熟期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是:资金需求稳定增长,实现规模化发展,有大量资本性支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充沛,风险大幅降低。融资渠道多元化,更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筹资,对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等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强。
针对不同阶段差异化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差异化服务策略。
对初创企业,应提供科创信用贷款、天使投资等,引入政府增信、担保征信以及投贷联动机制来控制相关风险;管理层面,下放审批权限,创新抵质押与风控方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路演等增值服务。
对成长性企业,通过供应链、产业链金融以及知识产权抵质押等创新,来降低银行信贷对抵质押物的依赖,加大对成长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丰富信贷产品,包括中长期信贷、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帮助发行公司债、ABS等;管理层面,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建立专业服务团队。
对成熟企业,金融服务应尽量满足其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需求;发挥投行专业优势,提供财务顾问、项目推介等服务;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供线上融资服务。
差异化的服务体系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但实践起来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有的金融机构转型创新动力不足;科技金融成本较高,短期盈利性不显著;缺乏针对科技企业的专属风控模型和产品;高端人才匮乏,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优化风控模型;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此外,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缓释风险。
《365足彩》记者:对于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您认为,从金融管理部门出台政策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成效如何?您有何建议?
曾刚:总的来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初创期企业的融资环境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难点在于:一是企业对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的了解不充分;二是银行对初创企业的风险偏好较低,获客成本高;三是缺乏有效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四是相关政策落地效果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和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可由财税、产业、工商、金融等管理部门定期举办培训讲座。二是强化对银行支持初创企业的政策引导。在监管考核、资本计提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银行服务意愿。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形成多方共享的信用信息池。四是促进信息互通,搭建高效的银企对接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融资需求,提供精准推送服务。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六是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政策落地创造条件。
http://qfz.sherbornecottages.com/huiyi/detail/9778.html